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科學哲學
Philosophy of Science 
開課學期
101-1 
授課對象
 
授課教師
苑舉正 
課號
Phl1804 
課程識別碼
104 1890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 
上課時間
星期四3,4(10:20~12:10) 
上課地點
共101 
備註
A4:哲學與道德思考領域。
總人數上限:10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11phiofsci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科學是現代文明的基石,也是影響人類生活最深遠的事物。在享受科學帶來的方便之餘,我們也必須思考:科學到底是什麼?科學因為「什麼」而具有如此無遠弗屆的影響力?從歷史的發展中,我們看到的是科學不斷掙脫哲學的束縛,成為各個獨立學科的過程。然而,這並不表示哲學已經成為過時的知識。相反地,許多問題是超越科學的範圍,而必須由哲學家來回答的。更甚者,如果有人認為「科學有朝一日可以回答一切問題」,他仍必須提出一套哲學論述說明這件事如何可能。換言之,針對科學的哲學思考是不可或缺的。有鑑於此,我們認為科學哲學這門課,符合跨領域的要求。

本課程的主要方向在於置科學本質於哲學思考之中。這表示說,我們將針對科學之特性,提出哲學式的探討。科學的特性非常多,我們在這堂課中將分別針對「科學理論的表徵」與「科學理性的批判」兩大方向提出看法。就一般在現今以英文所作之「科學哲學」教科書中,這兩個方向的表現架構如下:

Part I: Representation
Laws of nature
Scientific Explanation
Natural kinds
Scientific Theory

Part II: Reason
Scientific Realism and Antirealism
Inductive skepticism
Falsificationism
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

這裡有八個最為根本的科學哲學概念,其中包含「科學法則」、「科學解釋」、「科學自然」、「科學理論」、「科學實在」、「懷疑理論」、「否證方法」、「科學革命」等概念所組成的議題。
 

課程目標
在這門課的教授過程中,我們會依照上述八個概念,提出如下問題,並在課堂中經由中文解說,避免概念理解之困擾,尋求解答:
第一, 是什麼使得科學具有強大的預測力?
第二, 科學準確的預測力是可以解釋的嗎?
第三, 科學所面對的「事物」都是自然的嗎?
第四, 科學全然是由理論所構成的嗎?
第五, 科學是真實的嗎?
第六, 科學準確的預測力是可以懷疑的嗎?
第七, 科學所面對的「工作」就是「除錯」嗎?
第八, 如何理解「科學革命」?
 
課程要求
曾修習過「哲學概論」,或對哲學有基本認識的同學為佳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一、指定閱讀
1. Bird, Alexander, Philosophy of Science (London: Routledge, 1998).
2. Ladyman, James, Understanding Philosophy of Science (London: Routledge, 2002).
3. Rosenberg, Alexander,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: A Contemporary Introduction, second edition
(London: Routledge, 2005).

二、延伸閱讀
A Short Bibliography for Scientific Methods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:
Achinstein, Peter (ed), Science Rules: A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o Scientific Methods (Johns Hopkins
Press, 2004).
Barnes, Barry About Science (Oxford: Blackwell, 1985).
Collins, Harry and Trevor Pinch, The Golem: What You Should Know About Science (Cambridge
University Press, 1998).
Duhem, Pierre To Save the Phenomena: An essay on the idea of physical theory from Plato to Galileo
(First published 1908,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- English translation, 1969).
Feyerabend, Paul Against Method (London: Verso, 1993).
Gower, Barry Scientific Method: A Historical and Philosophical Introduction (Routledge, 1997).
Kuhn, Thomas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(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, 1962).
Losee, John A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(OUP, 2001).
Okasha, Samir, Philosophy of Science: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(Oxford Paperbacks, 2002).
Popper, Karl Conjectures and Refutations: The Growth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(Routledge, 1963).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期中考 
40% 
 
2. 
期末考 
50% 
 
3. 
平時成績 
10% 
出席率,發言次數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13  Introduction 
第2週
9/20  Laws of Nature, Bird Ch.1 
第3週
9/27  停課 
第4週
10/04  Laws of Nature, Bird Ch.1 
第5週
10/11  Explanation, Bird Ch.2 
第6週
10/18  Explanation, Bird Ch.2 
第7週
10/25  The Structure and Metaphysics of Scientific Theories, Rosenberg Ch.4  
第8週
11/01  The Structure and Metaphysics of Scientific Theories, Rosenberg Ch.4  
第9週
11/08  Hans Poser演講 
第10週
11/15  校慶 
第11週
11/22  期中考 
第12週
11/29  Realism, Bird Ch.4 
第13週
12/06  Realism, Bird Ch.4 
第14週
12/13  Critical Thinking and Critical Rationality 
第15週
12/20  Falsificationism, Ladyman Ch.3  
第16週
12/27  Revolutions and Rationality, Ladyman Ch.4  
第17週
1/03  Revolutions and Rationality, Ladyman Ch.4